首页

冰时代黑冰女王系列

时间:2025-05-29 16:25:45 作者:浙江文化观察:“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浏览量:42488

  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林波)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省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正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路径,而“文物+科技”的结合,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5月28日,杨建武接受采访现场。 (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文物+科技’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积极响应。”5月28日,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杨建武接受专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正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动能,而破解理念壁垒、搭建供需桥梁是推动行业深度融合的关键。

  当天,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学术研讨会之博物馆新业态“文物+科技”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当下,文物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入公众视野,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文物+科技”能有多少打法?

  首先,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破解传统难题。

  杨建武表示,传统文物保护手段往往面临诸多局限。以文物检测为例,过去需要在文物本体上安装检测设备,可能对珍贵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如今,这一难题正在被“破解”。

  譬如,浙江瑞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无接触检测技术”工具,可以在不触碰文物的前提下完成精准分析,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的安全性。类似的技术创新,正在修复、存储、环境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让文物“延年益寿”成为可能。

  其次,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文化传播力。

  AI、VR、元宇宙等技术的兴起,为文物展示提供了全新方式。人形机器人演绎古舞、AI复原历史场景、虚拟展厅沉浸式观展……这些创新手段不仅让静态的文物“动”起来,更以更生动、更互动的方式拉近公众与历史的距离,激发文化认同感。

  再者,科技助力文物“DNA鉴定”,为流失文物“寻亲”。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发展,文物“DNA鉴定”成为可能。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同位素检测、微观结构比对等科技手段,研究人员能够精准识别文物的材质来源、制作工艺甚至年代特征,为流失文物“寻亲”。

  尽管科技优势显著,博物馆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障碍。杨建武指出两大痛点:一是部分从业者对新技术存在偏见,认为“奇技淫巧”背离传统;二是供需信息不对称,科技企业手握专利却难触达需求方。

  他呼吁通过行业平台建设打通壁垒,“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杨建武提出“主动拥抱”策略:思想上需认清科技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支撑”,行动上则要持续学习更新。

  “博物馆人不能做局外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为文化遗产插上腾飞的翅膀。”他特别提到,从藏品管理到展览呈现,科技应延伸至博物馆全链条,形成系统性创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男子被巨大神经纤维瘤压弯腰 切除后重达13斤

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普洱珈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钠离子产业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主要包括年产7万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年产3万吨的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及年产2吉瓦时的钠离子电芯和储能(云南)制造中心。该公司副总经理陆品璋介绍,公司利用云南化肥龙头企业云天化的废料和普洱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生产产品,未来可通过铁路便利运输到各地。

山东多地迎来降雪:琼花飞舞 美景如画

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高岱龙对所有参赛运动员及国际风筝板协会、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此次比赛的圆满落幕不仅展现了岱山海岛自然风光,更彰显了岱山对风筝板体育事业的最大支持。此外,著名雕刻家李富军揭晓了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奖杯的独特构思,其艺术设计与风筝板运动的精髓相得益彰。

【小陇画报·303期】麦积山石窟:绝壁上的美丽佛国

将时间回溯到春季赛揭幕之前,无畏转位置的消息刚刚传出来时,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无畏回忆:“当时也考虑蛮久的,问了挺多的朋友,(朋友的建议)是好坏参半。”

5起涉足坛反腐案今日一审宣判!一文汇总

三亚的热带滨海资源、免签政策、休闲运动、中医康养和民族传统文化等旅游资源,长期受到俄罗斯旅游市场关注。据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三亚旅游饭店接待俄罗斯游客量达37669人次,同比增长1443.18%。

香港中环街市“七夕”助力有情人

近年来,脑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脑健康与人体系统紧密相关,大脑不仅指挥着人的行为,还与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7月20日,作为本次“2024脑健康大会”的会前会,一场以“智见未来,忆启新章”为主题的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拉开帷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